close

今天就是期待以久的捷克行啦,因為是晚上10:45分的飛機,一早悠哉的吃過早餐,再來慢慢打包行李,因為時節已經到了11月,聽說捷克很可能會下雪,所以厚重的衣服少不了。

在行前說明會時,旅行社的人員有說過,捷克的藥品幾乎都要處方籤才可以買,所以還預先準備了感冒藥、肌樂、暈車藥、OK绷、傷藥等,老婆也先把需要在機上使用的保養品分裝成小瓶,八點四十分在機場櫃台集合,導遊分發完護照之後,就準備進行16小時的飛行,一開始還想說反正是半夜飛,在機上應該會很好睡,不過,經濟艙的椅子還真TMD的難睡,就在半睡半醒之間,到了曼谷蘇凡納布機場

曼谷蘇凡納布機場

停留約一小時後,就直飛維也納了,機上除了看電影之外,實在沒啥娛樂,加上飛機餐的口味實在是...(這次出國來回共吃了六次飛機餐,心得就是,不管機上有什麼選擇,就是別點魚,當然可以自備泡麵更好),無聊之際,望著窗外,已經漸漸天亮了,看一下飛機旅程,此時已經靠近土耳其了,大約再四五個小時就可抵達

 

這邊稍微介紹一下這次旅行的目的-捷克(內容主要取自中文維基百科)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

簡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Československo),但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地分離。

捷克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捷克已於2004年5月1日時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因為已經加入歐盟,所以流通的貨幣也慢慢轉以歐元為主,這次去除了在布拉格有收歐元外,其他地區主要還是使用捷克克朗,匯率換算約1克朗:1.9台幣,不過依導遊強哥所說,大概兩年內就會改以歐元為主),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今日的捷克主要包含了過去奧匈帝國時代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這兩個傳統省份以及小部分的西里西亞。

捷克國徽

左上和右下的戴金冠的獅子代表波希米亞,右上的老鷹為摩拉維亞,左下的老鷹維西里西亞

國徽

 

捷克國旗

國旗 

去捷克,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參訪點就是首都與最大城市的布拉格(捷克語:Praha)。

布拉格

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該市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與周邊國家的聯繫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積為496 平方千米,人口為118.3萬人口其實不多耶)。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非常有名的皇帝,到捷克後會發現事無大小,幾乎都和這傢伙有關)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兼波希米亞王國的京城,而達到鼎盛時期,並興建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

布拉格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除了工業之外,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從羅馬式、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德式建築更佔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不過一般聽到的都是百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布拉格市徽

布拉格市徽

 

以下介紹一下主要幾種建築風格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Romanique architecture)(又稱羅曼式建築、羅馬風建築、似羅馬建築等),是10世紀晚期到12世紀初歐洲的建築風格,因採用古羅馬式的卷、拱而得名。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對後來的哥德式建築影響很大

 

哥德式建築:

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流行於12世紀至15世紀。哥德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由於起源於法國,因此當時又稱為「法國式」。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哥德式(Gothic)一詞是後來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認為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才是正統藝術,這種新建築形式是「野蠻民族」式的,故貶稱為「哥德式」。事實上,哥德式建築與哥德人並無關係(哥德人就是世紀帝國裡面,連城牆都沒的種族,所以一定沒關係的,爆)。

哥德式建築的建築特色

尖肋拱頂(Pointed Arch,或者乾脆稱為Gothic Arch):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並且尖肋拱頂也具有「向上」的視覺暗示。

尖肋拱頂

飛扶壁(Flying Buttress):扶壁(Buttress),也稱扶拱垛,是一種用來分擔主牆壓力的輔助設施,哥德式建築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稱為飛扶壁。由於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

飛扶壁

 

彩繪玻璃窗:哥德式建築逐漸取消了台廊、樓廊,增加側廊窗戶的面積,直至整個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這些窗戶既高且大,幾乎承擔了牆體的功能。並應用了從阿拉伯國家學得的彩色玻璃工藝,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花窗玻璃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象徵天國,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窗欞的構造工藝十分精巧繁複。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

慕夏之窗

玫瑰窗

 

 

 

文藝復興式建築:

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反對哥德式建築,其特色為「高」、「尖」,並被認為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

 

 

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式是指(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抑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抑,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巴洛克式建築能用直觀的感召力給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這正是天主教教會的用意(讓更多的異教徒皈依)。

聖尼古拉大教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豬頭幫幫主 的頭像
    豬頭幫幫主

    豬頭幫的幫會紀錄

    豬頭幫幫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